最新热点
多个大品牌薯片检出致癌物 专家:暂无摄入量标准,建议少吃油炸食品
近日,多款薯片被检出致癌物丙烯酰胺“超标”引发网友热议。深圳市消委会挑选15款知名品牌薯片,检测发现7款薯片的2A类致癌物丙烯酰胺含量高于欧盟设定的基准水平值。对此,山东大学营养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徐贵法分析称,丙烯酰胺主要是在高温烹炸过程中产生的,但目前科学研究领域对丙烯酰胺的人体安全摄入量尚缺少数据结论。他建议为了健康尽量减少高温烹炸、烘烤食品的摄入。
深圳市消委会于近日从线上线下挑选了15款国内外知名品牌薯片,其中进口油炸型薯片、国产油炸型薯片、焙烤型薯片各5款,委托专业质检公司检测。结果显示,有7款薯片的2A类致癌物丙烯酰胺含量高于欧盟设定的基准水平值750μg/kg。从检测结果整体来看,焙烤型薯片的丙烯酰胺平均含量为3441μg/kg,油炸型薯片平均含量为547μg/kg,焙烤型是油炸型的近6倍。
丙烯酰胺作为2A类致癌物是如何产生的,是否有相关安全含量标准?中国营养学会科学技术奖专家委员会委员、山东大学营养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徐贵法教授介绍说,丙烯酰胺是不允许在食品中添加的,但在食物高温烹炸过程中不可避免会自然产生。
他进一步介绍说,目前全世界的科学研究人员都还不清楚其安全摄入量,因此国内外都没有出台食物中丙烯酰胺的限量标准,生产、销售商也无据可依。欧盟根据动物实验数据得出了薯片的基准水平值750μg/kg,但这只是用来验证缓解措施有效性的绩效指标,并非丙烯酰胺在食物中的安全限量,更无法证明低于这个值对人体就是安全的。
“凡是油炸的东西吃得越少越好,不吃最好。”徐贵法教授介绍称,不仅是油炸薯片等零售食品,只要含有淀粉、蛋白质、氨基酸的食物,在高温下都会发生美拉德反应并产生丙烯酰胺,平时居民自己在家油炸藕合等同样不可避免。“但(油炸、烘烤等烹饪方法)又是一种延续的传统,不油炸就没有炸的味道。”他补充说,在满足味蕾的同时如果对相关加工工艺进行改进,可以减少丙烯酰胺的量,但也没法完全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