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热点
益生菌+牛初乳 打造功能食品“新双打”范式
调查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益生菌市场规模将超过770亿美元,中国市场占比达四分之一。国内益生菌产业近年来生机勃勃,连续3年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以益生菌为核心的肠道健康研究如火如荼,益生菌食品的类型和功效不断丰富、延伸。针对“益生菌+”复合功能成分的研究,成为功能食品领域最热门的方向之一。
与此同时,牛初乳在多项科学研究支撑下,其卓越的“肠道免疫力”正得到越来越多的挖掘、验证和商业化尝试。牛初乳原料生产商APS将益生菌与牛初乳组成CP,充分发挥两者在“修复肠道黏膜、改善肠道环境、平衡肠道微生态”上的独特作用,开启功能食品开发的全新模式。
牛初乳已具有千年食用历史,但商业化道路却崎岖不平,能否在“益生菌+”的推动下重获生机呢?
百亿牛初乳细分市场形成
上世纪40年代,青霉素被发明之前,牛初乳担当着抗生素的作用。1990年前后,根据大量研究报告,科学家确认了牛初乳作为抗病食物的地位。此后,牛初乳开始被欧美民众普遍接受。我国也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展了对牛初乳的研究,从无到有,如今发展为接近百亿元的细分市场。
近年来,国内产业界和学术界均加大了对牛初乳的研究,牛初乳一度成为功能食品开发的热点,整个行业迎来一轮井喷式的发展热潮,也为开展更深入的商业化探索提供了浓厚氛围。
牛初乳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功能成分,至今全球已发表6000多篇关于牛初乳的科研论文。牛初乳本身是一个“原生营养”聚合体,天然含有250多种活性成分,包括免疫球蛋白(G、A、D、E、M各类型)、生长因子、细胞因子、抗菌肽和种类繁多的低聚糖等。正是这些成分协同作用,才让牛初乳能够发挥在肠道和免疫健康方面的多种益处。
形态创新破圈功能食品
随着对于牛初乳健康功能的深入认知,大量临床研究的证实以及学术界和商业机构的宣传推广,牛初乳制品在全球各地均得到广泛的认同。美国市场研究咨询机构透明市场研究公司TMR报告表明,2019年全球牛初乳市场规模约为26亿美元,2027年预计将达到43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6.4%。亚太地区是全球最大、最具活力的市场。
在产品形态上,粉剂、胶囊和片剂仍是最主要的形式。而酸奶饮品、代餐奶昔、压片糖果、营养棒、成人配方奶粉等新品类的不断涌现,则让牛初乳变得更加“亲民”,更易融入日常生活和普通大众。
全球范围内,以益生菌+牛初乳为核心成分,以“肠道免疫”为诉求的产品已相当丰富。儿童型产品旨在改善肠道消化和增强免疫力。比如,面向儿童的益生菌+牛初乳产品Childlife,该产品由复合益生菌(嗜酸乳杆菌、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牛初乳、低聚果糖和大米可溶物制成,能够改善宝宝便秘、腹泻、湿疹、不消化问题,促进营养吸收,提升肠道免疫力;GNC益生菌牛初乳粉瞄准0—4岁婴幼儿,产品中除了100亿个益生菌(4种菌株)外,还加入10亿个布拉迪酵母CNCM-I-1079以及1500毫克牛初乳,可与水、果汁、母乳或配方奶混合食用。而对于成人,则细分为年轻职场人群、中老年、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运动健身等不同人群,在牛初乳+益生菌的核心配方上,又衍生出多种变化。比如,某益生菌牛初乳胶囊产品以牛初乳、混合益生菌、菊粉、乳糖酶和维生素C为核心成分,旨在支持普通成年人的肠道微生态平衡,支持肠道免疫健康;美国肠道和免疫健康公司Nouri在2020年9月推出的Inner Immune系列,旨在针对年轻人和职场白领提供全天免疫支持。由富含β-葡聚糖的燕麦提取物、牛初乳和灭活的植物乳杆菌组成“免疫健康复合物”,由谷氨酰胺、低聚木糖、凝结芽孢杆菌组成“肠道健康复合物”以及维生素矿物质混合物,共同调节“肠道—免疫”轴,让高压状态下的年轻人保持日常活力。
在国内,主打“益生菌+牛初乳”组合概念的产品也有不少。如乳酸菌味嚼嚼豆,该产品以牛初乳、4种菌株构成的复合益生菌和水苏糖为核心成分,通过“1助、2种、3养”,完成“种稳好菌,焕活肠道”的健康诉求;SELEAD牛初乳益生菌粉产品采用“全脂奶粉+牛初乳粉+凝结芽孢杆菌”的配方,最大亮点在于年轻化的产品造型和包装设计。
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挖掘牛初乳身上蕴藏的科学潜力和商业价值。除了肠道、免疫健康,各大公司也在深入探索牛初乳在运动营养和皮肤健康上的功能表现。而益生菌+牛初乳的肠道免疫健康新组合,正在改变营养学和功能食品领域的传统观念,将大大拓宽肠道健康型功能食品的创新思路,带领国内功能食品产业走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来源:Foodaily每日食品)
链接
跨界新组合背后的科学
肠道是人体最大的消化器官、排毒器官和免疫系统。肠道内能够完成99%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生成70%的免疫细胞、50%的多巴胺和95%的5-羟色胺,直接影响神经系统的运转和机体健康。
肠道是益生菌发挥功能的主战场。将益生菌与其他功能成分组合,发挥协同效应,这已经成为肠道健康研究和益生菌产业创新中的热点。富含多种活性成分,能同时调节肠道和免疫健康的牛初乳,被视为与益生菌组团的最佳“伙伴”。
益生菌和牛初乳协同改善肠道健康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维持肠黏膜屏障结构完整性。肠道黏膜由生物、化学、机械和免疫四道“防护网”构成。正常情况下,肠道黏膜可有效阻挡500多种肠道内寄生菌及其毒素向肠腔外组织、器官移位,防止机体受内源性微生物及其毒素的侵害。一旦完整性破坏,就可能会导致炎症和组织损伤等。
益生菌能强力附着于肠道黏膜表面,抵御外来物质的侵袭。如果肠道本身受损,且益生菌比例过低,肠道更多被有害细菌侵占,则很难营造平衡的菌群环境。
肠道上皮细胞在受损后,会刺激周边细胞迁移到受损部位,并刺激细胞增殖,而牛初乳中的生长因子等成分便会加速这一修复过程。此外,除了促进黏膜损伤修复,生长因子还能预防细菌易位,调节肠道免疫。
此外,抑制肠漏是牛初乳维持肠黏膜结构完整性的另一种方式。在不良饮食、药物、酒精、毒素、压力、感染等外界刺激下,肠道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的状态会受到影响,通透性异常增大,即通常所说的“肠漏”,此时有害物质和食物过敏原就会穿过肠壁进入血液,引发炎症和自身免疫反应,并影响营养吸收,甚至影响血脑屏障的完整性。经多项临床试验表明,牛初乳能够显著抑制因各种生活方式、健康等因素导致的“肠漏”,维持肠道细胞间的正常紧密连接。
二是清洁肠道,帮助抵御肠道有害病原体和毒素,改善肠道环境。牛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和其他抗菌因子(乳铁蛋白、乳过氧化物酶、溶菌酶等),能够合力清除病原体,为益生菌发挥益生功能扫清障碍。需要注意的是,抗菌因子的这种行为具有明显的选择性,比如,牛乳铁蛋白对肠道病原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益生菌却没有。
三是平衡肠道,支持益生菌生长黏附,平衡肠道微生态。牛初乳中的低聚糖,是种类母乳低聚糖,可作为益生元,支持有益菌生长,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而有害细菌却无法享受到这种“待遇”。研究表明,将人肠道上皮细胞暴露于牛初乳后,糖基转移酶和参与糖基复杂生物合成途径的基因受到不同的调节,定向显著增加了多种益生菌株的生长黏附,同时不支持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李斯特菌等肠道致病菌的生长。
此外,牛初乳低聚糖和糖缀合物也可与有害菌和病毒争夺附着位点,阻止它们与肠道上皮细胞的结合,起到竞争黏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