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信组件

版权所有:泉州市食品行业协会   闽ICP备14011719号  
地址:泉州市温陵路148号原粮食局7楼   技术支持:中企动力    泉州

关注公众号

最新热点

奶酪的新国标实施2个月了,到底“谁家”的奶酪会被动?
暴利又“忽悠”的“儿童食品”,坑惨老母亲
卤味江湖风云再起:鸭脖滑坡,无骨鸡爪要上位?
代购最爱NO.3!日本零食如何让中国游客一年花掉30亿元?
覆盖范围更广 配送速度更快 即时零售成实体店增收的重要渠道

品类确立 场景明晰 我国调味料酒行业向细分化发展

    近年来,我国调味料酒市场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品类确立、消费升级及调味品的复合化趋势。相关数据显示,截至5月8日,我国在业存续“料酒”生产制造相关企业681家(包含个体工商户),其中2018年新增63家,2019年新增74家,2020年新增46家。中国调味品协会相关负责人认为,我国调味料酒行业发展前景广阔且竞争日益激烈,目前,行业正在向细分化发展。

  标准落地推动行业快速发展

  在国标和行标发布实施之前,调味料酒是没有明确的定义、分类地位的,只是一个笼统的称呼。人们采用黄酒、白酒甚至是啤酒等各种酒类来烹饪菜肴,达到去腥提味的目的,这些用于烹饪的酒,归属于酒,俗称为“料酒”。

  2007年,行业标准《调味料酒》(SB/T10416-2007)发布实施,对调味料酒首次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同年,国家标准《调味品分类》(GB/T 20903-2007)发布实施,也明确将调味料酒归为调味品。至此,调味料酒才有了明确的定义和隶属于调味品的分类地位。2008年,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味料酒征收消费税问题的通知》中明确指出,调味料酒属于调味品,对调味料酒不再征收(酒类)消费税。由此,调味料酒在市场上得以快速发展,已成为继酱油、食醋之后又一迅速增长的行业。

  调味料酒属于多种原辅料调配的复合调味料。调味料酒是以黄酒、白酒或食用酒精为酒基,添加香辛料、食盐等辅料调配而成的,一般具有10%—15%的酒精浓度,更加适合烹饪,可以去腥膻除异味、和味增香、提质增鲜和制作特殊风味菜肴。

  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百强企业调味料酒销售收入17亿元,产量33万吨。2017年—2019年,百强企业中生产调味料酒的企业数逐年增长。2019年,百强企业中生产调味料酒的企业有18家。

  满足新需求推出多元化产品

  近年来,随着调味料酒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部分生产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忽视了调味料酒复合调味料的本质,混淆了调味料酒和酒的区别,刻意突出调配调味料酒基酒的差异,宣传上过于强调某种基酒的营养成分,让消费者产生了概念认知上的混乱,也让调味料酒行业平稳发展出现了一定的隐患。

  以调味料酒纳入调味品国家标准为标志,调味料酒作为调味品的品类得以正式确立。一方面,调味料酒在税收上可以按照调味品的标准来征收,为生产企业提供了利润发展空间;另一方面,调味料酒明确了调味品的功能属性,应用场景更加明晰,产品功能更加明确。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增加,料酒产品可以根据消费需求进行调整,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适应快节奏的现代化生活。而生产企业顺应消费需求,不断研发和创新产品,有力地推动了行业的消费升级。

  生产企业可以根据市场的变化和消费需求,不断开发出包括葱姜料酒和红烧料酒等在内的多样化产品。业内专家认为,调味料酒产品应用场景众多,无论是清蒸还是红烧都可以使用。同时,调味料酒的消费受地域性限制的影响较小,便于全国化推广。一批实力企业的进入,通过资金、渠道、宣传和管理等构建的品牌壁垒,将进一步加快市场的集中趋势。

  我国调位料酒市场前景发展广阔,现约有1000多家料酒企业,但以中小型的区域性企业为主,行业集中度较低,行业集中率不足15%。总体来看,调味料酒市场处在龙头企业快速抢占市场份额阶段,众多调味品、黄酒龙头也开始纷纷涌入。从地域分布来看,山东省(68家)、江苏省(52家)、河南省(50家)位居前三。调味料酒主要品牌有北京二商王致和、湖州老恒和、江苏恒顺、北京老才臣、上海鼎丰及北京六必居等。

  随着国家、行业标准发布实施,调味料酒行业逐步发展壮大。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的规范,正本清源才能明确料酒的市场定位和产品属性,更好地促进行业发展,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