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信组件

版权所有:泉州市食品行业协会   闽ICP备14011719号  
地址:泉州市温陵路148号原粮食局7楼   技术支持:中企动力    泉州

关注公众号

最新热点

奶酪的新国标实施2个月了,到底“谁家”的奶酪会被动?
暴利又“忽悠”的“儿童食品”,坑惨老母亲
卤味江湖风云再起:鸭脖滑坡,无骨鸡爪要上位?
代购最爱NO.3!日本零食如何让中国游客一年花掉30亿元?
覆盖范围更广 配送速度更快 即时零售成实体店增收的重要渠道

零食袋上的健康标识应简单易懂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中国营养学会营养健康研究院于2020—2021年对北京、河北、青海、广西、四川及贵州的10—17岁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我国学生对于面筋、辣条、含糖饮料、糖果、巧克力及果冻等高盐、高脂和高糖的预包装食品消费率较高,住校及农村学生在这方面更为突出。

  研究人员根据《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指南(2018)》和《中国学龄儿童少年超重和肥胖预防与控制指南》的相关判定标准进行调查发现,学生在高盐、高脂和高糖类预包装食品方面的消费率为92.2%。消费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糖果、巧克力及果冻类,含乳饮料及蛋白饮料类,能量饮料类,咖啡和茶饮料类,饼干类,面筋和辣条类,碳酸饮料、含果蔬汁饮料及其他甜味水饮料类,糕点类及冷饮类。

  调查显示,只有17.9%的学生表示一定会看营养标签,52.2%的学生表示偶尔或有时看营养标签,14.6%的学生表示从不看营养标签。究其原因,小学生觉得看不懂、没有阅读的必要,初、高中生也是认为没有阅读的必要,而且阅读会占用较长时间。对于孩子们来说,味蕾的诱惑往往会“战胜”营养标签的声称,例如当辣条的刺激感充斥了口腔,孩子们一定不会去关注食品标签,因为这些食物对味蕾造成的刺激感,远比阅读营养成分表要直接、要愉悦。

  很多营养学家经常提及一句话:“没有不健康的食品,只有不健康的吃法”。随着消费不断升级,食品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到底该如何让孩子吃得营养、吃出健康?除了产品本身,企业也应该思考:如何让健康标识更易读懂?如何通过标识指导孩子吃出健康?

  食品生产企业不仅是食品安全的主体,也是食品营养、食品健康的主体,应加强营养标签的普及,制作更为简单、易懂、醒目的标签标识,出台易于理解的食品包装正面标示,引导消费者简便、直接地选择更加健康的预包装食品。作为食品生产企业,应从研究人员的调查中得到另一个层面启示——以优质的产品品质和个性化的营销服务,促进孩子们吃得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