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热点
建设营养与健康学校 食品企业要有新作为
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合理膳食行动、《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和《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适应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需要,推动学校营养与健康工作,规范学校营养与健康相关管理行为,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体育总局联合组织制定了《营养与健康学校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四部委要求,各地区要通过试点先行、以点带面,逐步在辖区全面推广营养与健康学校建设工作,通过建设活动,切实推动辖区学校营养健康饮食服务整体水平的提升;要定期总结,交流经验,分析研究问题,结合地方特点不断完善实施策略,更好地适应儿童青少年日益增长的营养健康需求。
毫无疑问,出台《指南》的意义在于通过营养与健康学校,搭建从学校到家庭再到社会的传递链,传播正确的健康知识和行为,加快全社会形成健康生活方式。食品企业应该更加清晰地看到自身在《指南》中担当的责任。
事实上,《指南》中规定的具体事项,实施的是学校,受益的是孩子,关联的是食品企业。《指南》规定:“不得在校内设置小卖部、超市等食品经营场所,不得售卖高盐、高糖及高脂的食品和酒精饮料。不得对含糖饮料、调味面制品等零食进行广告宣传。”“学生餐每餐供应的食物要包括谷薯杂豆类、蔬菜水果类、水产畜禽蛋类、奶及大豆类等4类食物中的3类及以上。食物种类每天至少达到12种,每周至少25种。”“对所提供的餐饮食品进行营养标示;学校食堂和校外供餐单位提供自制饮料或甜品时,要标示添加糖含量。”这意味着相关食品企业或供餐企业要提升品质和丰富食物品种,助力营养与健康学校建设。
我国居民食品消费诉求已经从吃得饱、吃得安全转向吃得健康。在这个进程中,食品企业始终是第一责任人,在青少年营养这件事上,企业更要拿出担当。一方面,企业积极参与面向青少年的营养健康教育活动,通过“食育”培养孩子健康的饮食消费习惯;另一方面,企业把产品结构向健康倾斜,开发销售更多适合青少年的营养健康食品,打造新的青少年食品市场。
可以预见,青少年从学校得到的行为教育会传给家长,从而影响食品消费,最终反馈给企业。企业应从中看到新的市场需求,推动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