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热点
文松彩印:历经3代传承,从80元到15亿的致富之路!
文松彩印:历经3代传承,从80元到15亿的致富之路!
在业界,提起福建省文松彩印有限公司,人人都会竖起大拇指。80年代初期,文松彩印创始人郭董以借来的80元靠收废纸起家,后眼光独到创办纸箱厂,奠定了行业不可撼动的地位。凭借祖孙三代人的有序传承与勠力同心,整个集团2020年产值以30%的速度增长,产值达到约12亿元,今年产值将延续增长态势再攀高峰,粗略估计整个集团产值有望突破15亿元。
文松彩印在瓦楞包装行业一直是业界的一道标杆,凭借其几代管理者始终低调务实的作风,也让公司充满了传奇色彩。今天,华印小编有幸采访到了文松第三代未来接班人代表郭旭辉,一起来听听他和文松的故事,看看新一代年轻力量如何打破“富不过三代”的魔咒,让家族企业薪火相传!
来源:华印纸箱彩盒,作者:郑雅文
▲福建省文松彩印有限公司销售总监郭旭辉先生,出生于1992年。
1、关键词:3代传承、集团年产值近12亿
问
1、从祖辈创业起,文松彩印已历经三代传承。能否请你介绍一下公司的发展历程及发展现状?
答
文松彩印于1998年正式创立,前身是我爷爷郭荣宗白手起家创办的晋江市西园文松纸箱厂。
在开办纸箱厂前,爷爷靠收购废纸起家。那时刚改革开放,他用借来的80元钱买了辆手推车,与奶奶穿梭于大街小巷收废纸,再卖给纸厂,一天可赚7、8元钱。后来,他又以回收纸箱每个再加价0.1元的方式转卖给建材厂,代替木箱运输瓷砖。包材轻便易装的特性使得产品供不应求,他便想到专业改造旧纸箱再中转卖给纸箱厂。随着生意越做越大,他又高瞻远瞩添置高端生产设备,为文松今日行业标杆的地位奠定了坚实基础。
到了我二叔(总经理郭劲草)和我父亲(副总经理郭劲松)这一代,文松彩印开始从智能化和新材料两大领域着手:一方面,与高校或科研所进行产学研合作,引入博士等高端研发人才;另一方面,上马先进的ERP管理系统,并与业界知名的专业机械厂商合作开发物流等自动化设备。自此,文松由早期的自我摸索走上了科技创新之路,开启了智能制造的新征程。
现阶段,文松彩印与业内大多数家族企业一样,正处于新一代85后、90后陆续成长接班的关键时期。在第三代接班人中,以我、堂弟(二叔的儿子)、妹妹和表弟四人较年长,要带头扛起接班重任。我目前在文松任销售总监,主要负责公司产品销售、销售管理等工作;堂弟负责原纸购销业务、进出口业务等相关工作;妹妹负责进出货单据核对、报表整理等内务工作,表弟目前也已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销售专员。
在三代人的有序传承与齐心协力下,整个集团的业绩在去年新冠疫情的不利影响下仍实现了30%的增长,年产值达到近12亿元。
2、关键词:管理小白、继承者心态
问
2、近几年,中国民营企业“接班潮”骤起,但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接班。你接班的心路历程是怎样的,当初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
答
我非常愿意接班。因为我从小就对纸板纸箱耳闻目睹,家里角角落落都堆满了纸箱,连小时候的玩具也大多与纸板纸箱相关。加上家族几代人都在文松工作,这里就是我的家,我对她感情至深。
早在大学毕业前我就想清楚了:与其出去创办一家小公司,不如回来继承家里成熟的企业。一是在长辈的带领下自己能少走很多弯路,二是长辈们年纪越来越大,也希望能把他们倾注了大半辈子心血的企业传承下去。
2015年年中,我刚大学毕业,正赶上分公司福建顺凯包装用品有限公司开业。由于正值用人之际,我直接被委任为常务副总。说是副总,其实除了采购和销售外,其它工作都得一肩挑。一句话“哪里需要往哪里搬”,这令管理小白的我不知所措。
文松总部最早让我兼职分公司的出纳,拨给我1万块作为日常费用,叫我自己管理公司日常报销,我一脸茫然。也是从这个点开始,我顺藤摸瓜,一步步了解清楚了生产、销售的全流程。
我真正开始比较能独当一面管理分公司是2016年下半年。当时父辈并没有决定这么快就让年轻一代全面接手,主要是因为“我想管”。
于是在2017年,待分公司的运营渐入佳境后,分公司便交由我三叔(郭劲清)接管,我才正式进入文松总部。可当时总部并没有合适的岗位,考虑到父亲曾做过的原纸贸易因一些原因中断了,我就主动提出想把这块业务重新捡起来,毕竟这个项目既能增加公司收入,又能从中学习到销售管理技巧。
2020年,卖了两年原纸后,我正式被任命为销售总监,负责纸板、纸箱的销售,直到现在。
3、关键词:接班难题、放养式教育、员工罢工
问
3、接班人要肩负起企业的兴衰存亡,你认为当时自己有能力接班吗?父亲可否给过你一些指导?
答
刚开始接手时,我性格比较内向、胆小,所以还是有点慌。毕竟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自己既不懂纸板生产的专业知识,也没有任何管理经验,该怎么管员工?
我最困惑的就是不知道该干嘛,感觉非常被动。在我眼中,父亲是一个严肃、不善言辞的人,我从小就很怕他。加上他平常工作非常忙,所以有疑惑我也不敢咨询,只能自己“瞎琢磨”。
我性格内向,比较害羞,不懂也不好意思问其他人,大多是自己摸索。我只好天天泡在车间,虽然不知道他们在干嘛,也看不太懂,但我默默记下来。看得多了,自然也就懂了。
我在分公司的那两年,父亲也比较少过问,有问题我大多也是直接跟总部相应部门联系处理。后来,我调回文松总部开始销售原纸,刚开始,他集中一天时间带我拜访了几家老客户,我就按他的定价表依葫芦画瓢。就这样,我从最初的被客户推着走,到客户有询价就回复信息,再到主动联系客户,慢慢地就开始上道了。
2019年下半年,我一边负责原纸销售,一边开始学习纸板纸箱报价和相关制度,兼处理一部分审批。2020年元旦我正式接手销售部,父亲干脆当起了“甩手掌柜”,除非我主动问起,他很少过问销售部的事情。也许是这样的态度,才让我有了一番施展拳脚的空间,或许正是这种放养式教育,才教会了我快速成长。
问
4、刚接班时你才24岁,新老员工服你吗?是如何让他们认可你的呢?
答
当时,整个分公司顺凯包装约有70人,除个别机手外,90%的员工都比我年长。在老员工眼里,我就是一个啥都不懂的空降兵。
顺凯包装的前身又是我堂叔的工厂,文松总部下派了一部分高管,堂叔工厂也留了一批高管和基层员工。员工要适应新领导,员工之间也要磨合,当时管理上最大的难题就是人心不稳,最严重的一次甚至发生过罢工。
后来听员工说,他们真正认可我,是看到了我的认真和负责。这种低调做人、勤奋好学、认真做事的态度是同龄人少有的。
4、关键词:涨价机遇、内部管理挑战
问
5、市场环境不断变化,企业成本压力骤增,这些都是大部分接班人要面对的挑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谈谈你在接班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机遇吗?
答
站在销售角度看,业务量增长这块是充满机遇的。例如去年,原纸涨涨跌跌,而且变化快速,这对我们的考验很大,但我喜欢这样的考验,只有在这种环境中企业才能抓住机会,快速成长。
要说挑战,我个人认为企业内部管理人才方面是有空缺的。我们这一代兄弟姐妹少,年龄差距也比较大,目前已经毕业的就只有兄妹4人。妹妹过两年应该就要嫁人了,单靠我们兄弟几个,很难撑起整个企业。如何建立健全人才晋升机制,是目前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当然,作为大哥,我也在努力学习这块。毕竟,大哥要有大哥的担当,要给弟弟妹妹做表率。何况,父亲这几年身体不是很好,考虑到他年纪和身体的原因,我也希望自己能尽快成为一个多面手,让长辈放心。我这么快接班更多的也是体谅我父亲的辛劳,或许是因为前两年结婚生子之后,感同身受吧!
5、关键词:网上下单、无纸化办公、扭亏为盈
问
6、你接班后,公司有哪些积极的转变?你如何评价自己的表现?
答
毕业后的两年,我主要还是学习摸索的阶段,其实没干出多少成绩来。
我真正独立做出一些成绩来,是2017年在文松总部卖原纸后。那两年,我学会了与人沟通的技巧,话越说也就越多了,对于纸的指标等专业知识也有了更多了解。
我管理期间,又开发了几十家新客户,原纸月销量最高卖到近万吨,正常情况下是三至四千吨左右。不少客户评价文松销售的原纸便宜、好用、货源足、拿货快。后来,我堂弟接手后,月销量更是创下了破万吨的佳绩。
接管销售部后,我还积极配合生产部,进行材质配材整合工作。工厂在一年多时间从1000多种配材成功缩减到去年底的300种。我有了解到东经控股他们厂才十几种材质,但我们的情况没法减到这么少,我们最终的目标是减到100种,目前缩减配材的工作仍在进行中。
很多不常用的纸种一年也用不了几次,长时间库存纸的成本却很高。砍掉之后,我们厂备纸变得轻松又省钱。但刚开始执行时,有些客户还是很抗拒。当然,我们也不是一次性直接砍掉,而是每个月筛选配材,砍掉下单量最少的材质,逐月减少,给了客户适应的过程。
过程虽难,但我们认为对的路,就要坚决执行下去。我们的期望是,做纸板能跟做电商箱一样,尺寸、规格变得固定,客户根据我们的材质下单,一起把纸箱生产变得简单、轻松。
该举措实施之后,我们厂瓦线均速从150米/分提高到170米/分,损耗各方面都有明显降低,平均订单面积也从400多平方米增长到600多平方米。因无需频繁换纸,抱车的工作量少了很多,即便高峰期纸板线上的员工也无需超负荷工作。
并且,我们今年积极推动客户利用文松自主开发的网上下单系统自主下单,目前客户网上下单率已达到95%以上,这大大减少了打印纸的用量和接单人员的工作量。
此外,我们采取灵活多变的销售政策,让公司销售额和利润大幅增长。
问
7、与父辈企业家相比,你觉得在经营思路和观念上最大的不同在哪里?优势有哪些,弱势又在哪儿?
答
我们这代人更习惯利用现代化的工具,像我报价都是我们自己开发的纸板计算器算,计算快速又准确。在公司微信公众号上,我们也为每个客户都开设了一个单独的账号,客户登录公众号就可自行查询订单情况。
其实,这个公众号很早前就有了,只是不够智能和人性化,所以利用率不高。最近这两年,我一直在完善它的功能,也在动员客户把这个工具好好利用起来。
变革必然有阵痛,为了鼓励客户网上下单,文松主动将纸板价格让利了三个点。去年我们只有40%的客户网上下单,今年已经达到了95%。在此之前,有些客户连电脑都没有,但是为了这3个点,不仅自己买电脑,自己学习用电脑下单,慢慢的一些原本用手写的东西也转到了电脑上,有的还买了办公软件和ERP系统。客户的生产管理变得智能化了,我们管理上就更轻松了。
至于弱势,自然是经验不足,这也是新一代接班人的通病吧!
6、关键词:接班人分工、经营目标、上市计划
问
8、文松年轻一代的接班人将如何分工?企业未来几年的发展目标及规划是什么?
答
我现在负责销售,堂弟负责采购。考虑到专业知识与经验传承,或许过个5年,内部会进行轮岗,他管销售,我管采购。
堂弟学的是国际贸易与金融专业,他能以国际视野看形势,应该更擅长做长远规划。他属于外向型,擅长社交,我们两人的性格刚好互补。我们的初步想法是,他负责采购和长远规划,我负责生产和销售。当然,具体还是要看业绩,哪一方面谁做的好,就让谁接管。
我们今年的销售保底目标是再增加3亿,达到15亿。今年上半年纸板行情不及去年同期,预计价格到5月底都不会有太大起色,故销售目标定得相对保守。但公司新装备的一条高速生产线将于6月底投产,相信销售收入应该会超越预期目标。
关于企业未来的发展,我们制定了一个五年规划:走二三级厂融合的产业联盟模式。我们正在筹备产业园项目,准备把现在的厂搬进去,找几家三级厂进来,再招募制版、油墨等其它配套厂。在产业园里集约孵化,各自发挥所长,抱团发展。
问
9、既然实现未来规划需要大量资金支持,那你们考虑过上市吗?
答
目前,公司还没有具体上市计划,但我想今后机会成熟的话应该会考虑IPO。
7、关键词:子承父业、合格接班人标准
问
10、你打算让儿子继续接班吗?以你的经验,同龄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接班人?
答
我儿子才1岁半,等他大学毕业还要20多年。其实他愿意接班的话,我也很希望他能接班,目前我也是按照这个方向培养他。
还记得,我在上高中时,有一段时间天天泡在网吧。父亲就曾教育我,你这样小心富不过三代。自那时起,我就一直记着这句话,直到自己成为父亲、成为企业管理者我才真正懂得了居安思危的重要。
这个时代,不是说你越努力,就越成功。在错误的方向上努力,你死的就越快。所以,我们公司一直都非常支持外出培训深造,与业界优秀厂商互相学习交流。我本人也很愿意多去学学看看,出来学习能看到同行工厂的亮点,找到自身的不足,在对比中找到进步提升的方向。
我认识的同龄人中有很多优秀的二代接班人,也有少数平时只爱玩、喝酒、打游戏的公子哥。我以前也爱玩游戏,但自从有了儿子后我工作就更投入了,好像忽然有了一种责任感。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接班人,我个人的经验是:
1、你想接班,首先一定要有这个意愿,这个是最重要的。赶鸭子上架注定不会长久。
2、二代也不是说凡事都只听家里安排,要有自己的主见。毕竟家里安排的职位并不是都能干好,一定是要多去一些部门历练,然后选择自己最喜欢、最擅长的岗位。岗位要有挑战性,也要自己喜欢,才能收获价值感。
3、找到自己喜欢的岗位后,再以那个岗位为基点,去延伸到其它岗位的工作,这样是最快、也是最稳妥的接班方式。
比如,我现在负责纸板销售,我很喜欢这个岗位,我会自发走访客户去搜集客户的意见,回来再整改。同时,我也会与研发人员一起探讨去优化ERP软件。财务因为涉及到客户账期,我也会过问。卖纸板就要知道采购价格,所以我也会去了解采购,弄清他们采购什么纸种、何时到货,单价是多少等。起码这几个与销售紧密相关的部门我会先做到了如指掌,到后面再从销售这个点延伸下去,摸清生产这块的接单、质量、送货等。
我上学的时候其实不是很好学,但工作后开始变得好学,只要有时间就想多学习一些新的生产管理知识,我相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每个月最少会安排3天外出参观优秀企业和学习管理课程,即便有些内容它现在用不到,但我相信总会用上,我喜欢未雨绸缪。我爷爷现在已经78岁高龄,也还一直坚持学习,每次外出学习,笔记总是写的满满的,我们这些小年轻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