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热点
《“十四五”电子商务发展规划》发布
电子商务是通过互联网等信息网络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经营活动,是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方式,是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近日,商务部、中央网信办、发展改革委三部门联合发布《“十四五”电子商务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总结了“十三五”时期,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情况,阐明了“十四五”时期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列出了“深化创新驱动,塑造高质量电子商务产业”“引领消费升级,培育高品质数字生活”“推进商产融合,助力产业数字化转型”“服务乡村振兴,带动下沉市场提质扩容”“倡导开放共赢,开拓国际合作新局面”“推动效率变革,优化要素资源配置”“统筹发展安全,深化电子商务治理”等7项主要任务。
“十三五”时期,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发展,电子商务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社交电商、直播电商、生鲜电商产业链日趋完善。电子商务加速线上线下融合、产业链上下游融合、国内外市场融合发展。传统零售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全国连锁百强企业线上销售规模占比达到23.3%。服务业数字化进程加快,在线餐饮、智慧家居、共享出行便利了居民生活。农村电商畅通了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渠道,农业数字化加速推进,2020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1.79万亿元,是2015年的5.1倍。跨境电商蓬勃发展,2020年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总额达1.69万亿元。
《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网络零售持续引领消费增长,高品质的数字化生活方式基本形成。该目标如何实现?《规划》以“引领消费升级,培育高品质数字生活”为主要任务,提出打造数字生活消费新场景,支持各类企业运用新技术构建形式多样的线上消费场景,大力发展智慧零售,支持传统零售企业数字化转型,积极发展智慧街区、智慧商圈,鼓励餐饮外卖等领域商业模式创新和智能化升级,加强智能信包箱(快件箱)、智能取餐柜、智能外卖柜等服务终端建设,进一步丰富线下数字化消费场景;丰富线上生活服务新供给,大力拓展文旅、医疗、教育、体育等便捷化线上服务应用,促进文旅商产业协同发展,积极发展在线教育,推动生活服务业电子商务深度应用,开展生活服务数字化赋能行动,提升便民生活圈数字化水平,推动发展无接触式交易服务,优化完善前置仓配送、即时配送、网订店取、自助提货等末端配送模式,提升末端配送精准服务能力。
“十三五”时期,我国电子商务服务民生成效显著。电子商务成为扶贫助农新抓手,电子商务进农村实现对832个原国家级贫困县全覆盖,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和物流配送体系不断完善。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培训、全国农产品产销对接公益服务平台等有效助力特色农产品品牌推介和产销帮扶常态化,带动地方产业快速发展,实现农民增收。
“十四五”时期,电子商务如何实现与一二三产业加速融合,全面促进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改造,成为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规划将“服务乡村振兴,带动下沉市场提质扩容”列为主要任务,提出了三项举措。一是培育农业农村产业新业态。推动电子商务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深度融合,深入发掘农业农村的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等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发展乡村共享经济等新业态。提高农产品标准化、多元化、品牌化、可电商化水平,提升农产品附加值。鼓励运用短视频、直播等新载体,宣传推广乡村美好生态,创新发展网络众筹、预售、领养、定制等产销对接新方式。二是推动农村电商与数字乡村衔接。统筹政府与社会资源,积极开展“数商兴农”,加强农村电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订单农业,赋能赋智产业升级。支持利用电子商务大数据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物联网、人工智能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运用,完善农产品安全追溯监管体系,促进数字农业发展。衔接农村普惠金融服务,推动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供应链金融的普及应用。三是培育县域电子商务服务。大力发展县域电商服务业,引导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建立县域服务机构,辐射带动乡村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创新农产品电商销售机制和模式,提高农产品电商销售比例。支持农村居民立足农副产品、手工制品、生态休闲旅游等农村特色产业,开展多种形式的电子商务创业就业,促进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推进“互联网+高效物流”,健全农村寄递物流体系,深入发展县乡村三级物流共同配送,打造农村电商快递协同发展示范区。创新物流支持农村特色产业品质化、品牌化发展模式,提升农村产业化水平。
“‘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规划》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机遇大于挑战,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认清矛盾变化,把握发展规律,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到2025年,电子商务成为经济社会全面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引擎,成为就业创业的重要渠道,成为居民收入增长的重要来源,在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到2035年,电子商务成为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幅跃升的重要驱动力,成为人民群众不可或缺的生产生活方式,成为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资源高效配置的重要引擎,成为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