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信组件

版权所有:泉州市食品行业协会   闽ICP备14011719号  
地址:泉州市温陵路148号原粮食局7楼   技术支持:中企动力    泉州

关注公众号

最新热点

坚守初心,逐梦前行——泉州中泉星品供应链有限公司成立一周年!
力诚食品肉博士首次亮相第十一届中国食材电商节
副会长动态│友臣集团再次摘星ITI!
力诚食品组织开展2023年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培训
携手盼盼食品共奔跑!2023成都双遗马拉松热力开跑

2018年中国保健品行业 主动崛起 趋于细分

      随着“大健康”理念的兴起, “大健康”政策的利好,我国居民对保健品的人均消费支出加大。有专家预测,2018 年,中国营养保健食品行业收入将达到 3534 亿元,未来 5 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 15.75%;2022 年,我国营养保健食品行业收入将达到 6343 亿元。

 

  但要清醒地看到,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保健品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孕期保健、美容养颜、运动保健等细分领域机会增多,未来增长空间巨大。

 

微信图片_20180519103124.jpg

 

 

五个阶段

 

 

  保健食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调节人体的机能,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也被一些国家称为膳食补充剂。

 

  保健品行业产业链上游是各种原材料生产商,主要包括动植物提取厂商、化工原材料生产厂商及部分制药厂等;下游是流通领域的各种渠道,主要包括药店、医药公司、连锁店和电商平台等;作为中游的保健品生产企业主要负责生产加工和包装等。

 

  我国膳食营养保健品行业 30 多年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上世纪 80 年代,起步阶段,企业不足 100 家,年产值约 12 亿元;1990—1996 年,繁荣阶段,从业企业暴增至 3000 家,年产值 30 亿元;1997—2005 年,平滞整顿阶段,从业企业缩减至 1000 家左右,年产值 100 亿元;2006—2012 年,复苏阶段,企业数量超过 2500 家,产值1200亿元;2013 年至今,并购整合阶段,企业数量有所下降,但还是在 2300 家以上,产值 2300 多亿元。

 

 

政策利好

 

 

  在老龄化趋势加强、医保压力增大等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国家政策对“治未病”越来越重视。《“健康中国2030”纲要》强调,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坚持预防为主,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而保健品的主要作用是调节人体的机能。因此,在诸多政策落地和健康意识提高的利好下,保健品相关政策不断完善。

 

  2016年 7 月 1 日, 《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正式实施,规范和加强了保健食品注册备案管理工作。2017年 1 月,发改委和工信部发布了《关于促进食品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了营养保健品的发展方向。2017 年 6月, 《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 年)》发布,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内国民营养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实施策略和重大行动。

 

 

需求加大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2017 年 60 周岁及以上人口24090万人,占总人口的 17.3%,其中 65 周岁及以上人口 15831 万人,占总人口的 11.4%。据悉,近 10 年,中国65 岁以上老年人口不断增长,同比增速由 2008 年的3.0%,增长至 2017 年的 5.5%。老年人口数量庞大,随着老年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升,老年消费者对保健品需求越来越大。

 

  由于经济水平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我国居民的预期寿命近年来有大幅增加,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5 年,我国居民预期寿命由 1990 年的 67 岁增长至 76.3 岁。相对较长的寿命,横向拉长消费者的可消费时间,增加了消费者对保健品的购买频次,使得社会整体对营养保健品的需求增长。

 

  随着我国全面放开二胎后,母婴营养保健品可获得利好。国家卫生计生委表示,2016 年,全国新出生婴童数为1846万人,人口出生率高达 12.95%,二孩及以上占出生人口比重超过 45%,达到 2000 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而孕妇及新生儿需补充多种营养元素,不断上涨的新生儿数量,将大幅提升母婴营养保健品的消费需求,将为母婴保健品带来较大的市场空间。

 

  受消费者由治疗向预防诉求转变、健康意识提升、健康需求精细化、追求高品质保健品等多因素推动,2017 年中国保健品市场规模逼近 1500 亿。中商产业研究院研究院预计,2020 年中国保健品市场规模将达 1816 亿元。

 

  2006年以来,我国人均 GDP 逐年提高,2016 年已达8123.18美元。人均保健品消费金额整体也呈上升趋势,由2006年的 16.6 美元上升至 2016 年的 77.8 美元。一方面,我国人均 GDP 及人均保健品消费额具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另一方面,随着中国人均 GDP 的稳步提升,未来中国人均保健品消费额也将大幅上升。

 

 

竞争加剧

 

 

  我国保健品制造企业平均毛利率可以达到 40%以上,净利率在 15%—20%之间,较高的利润、监管不严、进入门槛低等原因共同导致大量中小型企业先后进入,厂商数量众多。据《2017 年度食品药品监管统计年报》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约有 2317 家保健品生产企业,大部分为中小型企业。数据显示,前 20 名的企业销售收入仅占 38.6%的市场份额,市场末端尾长,存在着众多规模较小、品牌不知名的地方企业。

 

  随着细分市场的逐步开拓和监管政策完善,未来一些小型企业会逐步被市场淘汰,拥有知名品牌且产品种类覆盖范围较广的龙头企业将逐渐扩大市场份额,形成壁垒优势。无限极、纽崔莱、完美、东阿阿胶、汤臣倍健等企业占据2017年中国保健品市场份额前 10 位。

 

 

趋于细分

 

 

  随着“大健康”理念兴起,保健品的人均支出、消费人群有了显著提升。数据显示我国保健品行业规模从2002年的 442 亿元,增长至 2017 年的 2376 亿元,成为全球第二大保健品市场。对比发达国家,我国保健品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孕期保健、美容养颜、运动保健等细分领域机会多,未来增长空间巨大。

 

  此外,保健品上游原材料厂商的产业链附加值低,下游渠道商溢价比例较高,其中连锁药店是市场流量最大入口,线上渠道增速最快。由于保健品企业的高毛利率,吸引众多厂商加入,以中小规模为主,市场集中度低,龙头企业未形成显着壁垒优势。新食品原料再度获批,给保健品开发带来新机遇。